凡人善举 感动中国

期次:第417期    作者:裴璐   查看:154


    “寻寻觅觅,凄凄惨惨戚戚,宝贝回家,路有多长,茫茫暗夜,你们用父母之爱,把灯火点亮,三千个日夜奔忙,一千个家庭团聚,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,织起一张网,网住希望,网住善良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中央电视台《感动中国》2015年度人物秦艳友夫妇颁奖词

    2月14晚一则喜讯传来,我校校友85届物理系秦艳友夫妇获《感动中国》2015年度人物。他们自费创办的“宝贝回家”公益寻子网站,已帮助超过1438名被拐及走失孩子寻找到亲人,此网站也成为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。同时,秦艳友夫妇提出的“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”的建议也得到了公安部门的采纳,为被拐儿童找到亲人提供有力支持。目前“宝贝回家”寻子网已发展志愿者近17万人,遍布全国各地,为更多的被拐及走失儿童铺就回家的路。


“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


   
1992年应该是秦艳友夫妇俩创办寻子网站的最初起点。那年4岁儿子意外走失,虽然后来孩子终被找到,但这次经历却让夫妇俩体验到那种五雷轰顶、天崩地裂般的失子之痛。从那时起,夫妇俩就开始关注失踪儿童的信息,也经常为一些寻子家长提供安慰与帮助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寻找孩子的渠道非常匮乏,面对茫茫人海,寻子无异于海底捞针。
    作为我校85届物理系校友的秦艳友在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工作,对网站建设也并不陌生。当爱人张宝艳想到要建立一个网站帮助大家寻找孩子的时候,夫妻俩一拍即合。那时的秦艳友觉得,哪怕只能找到一个孩子,这个网站也没有白建。善良的种子就在这时开始萌芽。
    2007年4月,经过多方筹备,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自费创办的“宝贝回家”公益寻亲网站正式创建,这家网站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公益寻亲网站。在网站创建之初,夫妇俩就坚守这样的信条: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向寻亲者收取费用,各项相关支出都在网站上进行公示。当你打开“宝贝回家”公益网站时,看到一张张寻亲的照片,一份份规范而详实的寻亲登记,一个个登记编号展现在你眼前时,这无疑让那些寻亲的人们看到了一份踏实而充满希望的期盼。这也似乎更好地印证了网站首页上的那段话:“岁月稀释不了亲情的血,距离分不开相拥的心,风雨挡不住寻亲的脚步,山河拦不断寻亲的信念。”

“涓涓细流,汇聚大爱”

    如果说“宝贝回家”公益寻亲网站是一座桥,连接了被拐或走失孩童与亲人的遥远寻亲路,那么17万志愿者就是铺筑这条寻亲路的每一颗晶莹闪亮的石子,而秦艳友夫妇更是这17万寻亲志愿者的集中代表。
    在获奖时秦艳友夫妇说:“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们俩而是属于网站上所有的志愿者。我们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,没有志愿者们的付出,仅靠我们两人又能做成什么?”朴素的话语也表达出夫妇俩人对全体志愿者的礼敬。
    “梦”是“宝贝回家”网站的一名志愿者,她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说:“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,每看到一个家庭团聚,都感动地想哭。看到大姐夫妻俩的工作也蛮拼的,自从建立网站后,他们经常工作到后半夜。无形中也对我们有一种责任感的影响。”
    秦艳友常说:“每当想到会有很多家长后半夜还守在电脑前,盼着下一条消息就是有关自己孩子时,就觉得我们的工作和付出都特别有意义。”
    新华网这样评价秦艳友夫妇的事迹:“一个志愿者,就是一把泥土,聚集在一起,成就一座山峰,一条山脉。这样的山峰,可以改变风的走向,可以决定水的流速。这风,就是社会风气;这水,就是文明进程。”

“真知真为,大爱无疆”

    在获得《感动中国》2015年度人物之后,秦艳友校友首先向母校发来了新年贺词:“忆往昔,念师恩,淳淳教诲铭于心;待明朝,愿母校,桃李天下尽芳芬”。他感谢母校的培养,以及母校一直以来对他的关心支持和帮助。学校党委书记付军龙第一时间委托85届校友向秦艳友表示祝贺,并转达了全校师生对他们的祝福与敬意,并诚邀他们夫妇回母校为师生做事迹报告,将他们的善良与大爱传递给广大师生,新一代哈师大人也将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,将“真知、真为、真情”的行知精神薪火相传,争做“求真奉献,知行合一”的时代典范。
    秦艳友回忆起当年在母校求学的那段时光,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恩:“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,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当时我作为一个村里娃第一次来到哈尔滨这座大城市求学,感受到很多不同的人文风情,但感受最多的还是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。”因为,在入学后不久秦艳友因为水土不服,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,胳膊疼痛难忍,他曾经萌生过休学的念头。是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为秦艳友补课,还常常为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。也正是母校带给他的这些温暖,在他的青春年华里埋下爱与奉献的种子。在他病愈后也开始关心和帮助他人。我校科技处处长励强华教授是秦艳友的同班同学,他回忆道:“大学期间的秦艳友就很热心肠,谁家里有难事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帮忙,学习期间还经常义务为同学辅导。”远在加拿大定居的大学同学孙太怡也向秦艳友发来了祝福:“你的事迹很感人,同学们都为你感到骄傲!”
    真知真为,大爱无疆。从曾写下“给我根时代的纤绳吧,中国的大车我们拉!”的我校1979级著名学生诗人李光武选择到艰苦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义务支教,到2012年全国“最美教师”张丽莉舍身救护学生,再到《感动中国》2015年度人物秦艳友建立公益寻亲网站,救助千余名走失儿童找到亲人……一代代哈师大人用他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续写着“行知精神”的全部真谛与内涵!或许秦艳友夫妇只是众多优秀的哈师大校友中的普通一员,但他们的善良与大爱铸就了师大人永恒不朽的丰碑!